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什么影響(“通脹暫時論”呼聲再現)
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什么影響
關于【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什么影響】: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什么影響?,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,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。
你好,是這樣的
對個人:央行加息使得銀行存款利率提升,人們開始減少投資、增加儲蓄。
對國家:央行加息使本國經濟增長放緩,就是所謂的GDP放緩增長,使市場上流通的資金減少,導致貨物交易下滑,限制商品價格上漲,減慢了通貨膨脹;也導致流入銀行資金增加,抑制了股市和房地產的上漲,加息還有利于人民幣的升值,
【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什么影響】:“通脹暫時論”呼聲再現:央行過于激進地加息,可能會犯下大錯
自去年二季度以來,市場始終圍繞“通脹是暫時的,還是如前美國財長薩默斯所說,這是一代人都從未見過的高通脹的開始”在進行一場大辯論。
盡管“通脹暫時論”今年以來在全球各地通脹飆升的背景下,逐漸被“通脹持續論”所壓倒,但“暫時論團隊”并沒有放棄贏得這場辯論的希望。
仍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,隨著供應鏈阻塞緩解以及能源成本企穩,通脹沖擊將很快消退。一些人還警告稱,在物價壓力出現見頂跡象之際,央行過于激進地加息,可能會犯下大錯。
“暫時論2.0”再次襲來,他們提出了以下幾點理由。
央行將需求打回原形
各國央行辯稱,它們能夠以允許本國經濟實現“軟著陸”的速度加息。
但持懷疑態度的人稱,過度收緊政策將使經濟陷入衰退,結果可能導致通脹再次低于目標。
回看歷史,歐洲央行在2011年提高了借貸成本,但同年晚些時候就被迫收回了這些措施;日本央行在2006年提高了利率,但也不得不在2008年收回這一舉措。
據統計,今年以來,全球已有60多家央行加息。
國際金融協會(IIF)首席經濟學家Robin Brooks發表推文說,“全球經濟衰退即將來臨”。
庫存過剩
持續的供應鏈阻塞促使零售商囤積商品,以確保滿足市場需求,然而這其中不乏“牛鞭效應”的影響,即需求信息在傳遞過程中逐級放大的現象。
當“牛鞭效應”終結,當年因需求大漲價格飆升而恐慌補倉的零售商,如今面臨需求暴跌價格重挫,累積了大量庫存。
有跡象顯示,隨著利率上升,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謹慎,導致企業庫存過剩,這將給物價帶來下行壓力。
彭博社對截至5月底公布業績的公司數據進行匯總后表示,標普消費者指數成份股中市值至少10億美元的企業,庫存增加了448億美元,增幅26%。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警告稱,庫存過剩的風險正在加大,尤其是在非必需消費品和科技產品等行業。
“木頭姐”凱西伍德上月發表推文稱,“現在我們看到的是,沃爾瑪和塔吉特的庫存已經打破了記錄”!
房價走軟
疫情期間,許多國家的房價飆升,部分原因是各國央行將利率降至歷史低位,并通過量化寬松政策向經濟注入資金。
雖然房價并不總是被計入通脹數據,但租金成本是被計入的,而且兩者通常反映了相同的價格趨勢。
隨著通脹在2021年起飛,借貸成本開始上升以抑制通脹。現在有跡象表明房價正在降溫。美國房價已出現降溫的勢頭。
有“末日博士”之稱的魯比尼(Nouriel Roubini)援引一條顯示美國新房平均價格近兩年大幅飆升的推文表示:
隨著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和滯脹風險加劇,是時候對房地產泡沫進行修正了。
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,2021年四季度,全球房價的實際增長率同比放緩至4.6%,低于前一季度的5.4%。實際上,他們估計全球房價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平均水平高出 27%,這表明仍有很大的修正空間。
隨著利率上升,消費者的還款負擔也會增加。
日本的例子
日本在經歷長期通縮方面是先行者,其經歷了多次期望中的通脹回歸但卻無法持續的虛假曙光。
現在判斷這次是否會有所不同還為時過早。
受能源價格飆升的推動,日本CPI最近達到了日本央行設定的2%的目標,但工資漲幅有限繼續讓消費者感到不安。
日本央行仍然致力于刺激日本經濟,認為當前的通脹飆升只是暫時的。
東京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、前日本央行董事會成員Takahide Kiuchi表示:
“我預計全球將從歷史性的通脹轉向反通脹和通縮壓力,通脹下降將以貨幣政策收緊和經濟放緩為代價。價格趨勢最終將取決于全球潛在增長率,由于疫情和烏克蘭局勢,該增長率正在下降。”
長期通脹預期發生轉變
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們發現,長期通脹預期發生了轉變。
他們寫道:
“公眾預計,即使通脹在短期內受到沖擊,從長期來看也會回到正常的低水平。”“反過來,這種預期幾乎肯定有助于穩定實際通脹。”
他們還指出,即使經歷了一年的物價飆升,長期通脹預期也不比十年前高出多少。
與此同時,債券投資者近幾周一直在下調通脹預期,5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近來呈下降走勢。
經濟學家保羅·克魯格曼 (Paul Krugman)的推文表示,市場已經注意到:中期隱含通脹預期已經下降。一些美聯儲官員也提到了這種變化。
基數效應
目前的通脹飆升有一部分被基數效應放大了。與疫情早期經濟停滯和成本下降時的物價相比,通脹同比漲幅很容易一下竄到很高。
但很快,低基數效應將被當前的高基數效應所替代,因此,這種影響將有所逆轉。
經合組織(OECD)預測,到2023年一季度,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德國等國家的通脹水平將降至2%以下。
牛津經濟研究院(Oxford Economics)的Priyanka Kishore表示:
“大宗商品價格將開始回落,以歷史標準衡量,它們仍將處于高位。但它們不太可能繼續攀升。”
她預計,到2023年年中,食品和能源大宗商品價格將同比下降10%至15%,有助于降低整體通脹。
本文關鍵詞: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哪些影響,央行加息對社會經濟有什么影響,央行加息對個人的影響,央行加息對社會有什么影響,中國央行加息影響。這就是關于《央行加息對國家和個人有什么影響(“通脹暫時論”呼聲再現)》的所有內容,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!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《犇涌向乾》百科知識網站:http://www.029ztxx.com!友鏈:搜外友鏈
版權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